工程项目
企业荣誉
您当前位置:亿达滑模 > 技术创新 > 正文

技术创新

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有效措施

日期:2016-7-18 14:42:28 来源:转载 浏览数:

在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需要满足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刚度需求,设计人员必须明确建筑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建材特性等,对建筑整体结构的刚度进行合理设计,同时以建筑结构的连接设置为辅助,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整,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 二是受力需求,根据地震灾害数据显示,如果混凝土建筑刚度比较柔软,则其在地震作用下,主体结构会出现严重损坏,甚至可能导致崩塌。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结构中连接点和构建的受力需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相应的减震消灾。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抗震结构包括抗震层、防震缝和抗震支座等,这里分别对其设计进行简要分析。
    ( 1) 抗震层。抗震层一般位于建筑基础的顶部,是最为基本的抗震构造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对地震能量进行隔离,从而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在实际设计中,为了保证安装和维护的便利性,需要在抗震层顶部梁底与基础面之间留出0. 8m 以上的空间。从建筑功能方面分析,为了对抗震层顶部的楼板进行有效利用,可以以地下室或者半地下室的形式,将抗震层设置在地下室柱顶或者墙顶。同时,为了对构件的受力情况进行改善,当水平剪力较大时,可以在柱体中设置相应的减震器,将抗震层的剪力和弯矩分别传递到柱或者墙的上下端。
    ( 2) 防震缝。防震缝是指为了防止地震对于建筑的破坏,在适当位置设置的缝隙,可以将建筑分为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简单来讲,防震缝是为了减轻或者防止相邻结构单元在地震作用下相互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通过设置防震缝,可以对复杂的建筑结构进行分割,形成相对规则的结构单元,从而减少建筑的扭转、改善结构抗震性能。在对防震缝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保证其宽度的合理性,如果完全按照规范要求,则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仍然可能会发生碰撞; 如果防震缝宽度过大,则会影响建筑立面设计。对于体形相对规则的混凝土结构建筑,可以不设置防震缝,而如果建筑的结构非常不规则,而且建筑场地并没有限制,则应该设置防震缝,同时防震缝的宽度应该能够满足抗震支座在遭遇强烈地震时的位移要求,并考虑建筑与周围构造物之间可能出现的相对运动。
    ( 3) 抗震支座。抗震支座多用于地震影响比较大的部分或者伸缩梁较大,需要通过滑动释放内应力的部分。通常来讲,要想保证对地震作用的有效隔离,抗震支座必须具备几个方面的性能,一是应该能够承担上部建筑的荷载,同时变形较小,具备良好的竖向刚度和竖向承载力; 二是在水平方向上必须具备较小的水平刚度,以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减少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及下部结构的层间剪力; 三是必须有适当的阻尼,以限制结构位移; 四是抗震支架的使用寿命不能少于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对于建筑设计人员而言,不仅需要熟悉抗震支座的各项性能,而且还应该熟练掌握其实验方法,以保证抗震支座的耐久性和相关力学性能。
    在对抗震支座进行设计和选择时,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地震波设计: 指通过人工地震波的方式,对抗震支座的性能进行检验。假定地震震级为8 级,震中距50km,则在弹性分析时,输入速度为25cm/s,在弹塑性分析时,输入速度为50cm/s。②抗震装置计算:在输入地震波对抗震装置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时,去大震时固有周期目标值为3s,等效粘性阻尼比的目标值为10%。③上部结构截面计算: 采用基于长期应力和一次设计用剪力的地震应力,对上部结构的构件进步性容许应力设计。此时,以一次设计用建立超过输入25cm/s 的地震反应建立; 当输入波为50cm/s 时,以上部结构基本上不屈服为目标进行设计。④设计准则: 对应地震动为25Cm/s 和50cm/s 的地震反应分析,对于抗震支座最大位移量的确定方法为: 取叠合橡胶垫的容许水平位移37. 5mm 的1 /1. 5 为输入波水平达50cm/s 时的最大位移,再取此值的1 /1. 5 为输入水平达25cm/s 时的最大值。

相关阅读

上一条:低温环境对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特性的影响研究
下一条:铁路高瓦斯隧道施工控制技术

Copyright 2013 © 版权所有:江苏鑫亿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88-6505 联系人:张先生 15851070333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生物园区新丁香院内 电话:0971-8818789 传真:0971-8818789 备案号:苏ICP 备09031354号-5